返回第386章 中世纪金融业(1 / 2)千翅万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6章 中世纪金融业

纵然再以每年6%的利息,累计到负债上,可由于早期工场少的时候,负债并不多,第一年的利息仅6货币单位。

直到后期,工场数量多的时候,加上历年来的欠款,利息才会相对高起来。

但只要经济的雪球还在滚,那么那点利息便不值一提。

按照年息4%计算,第十年底总负债,大约在3030货币,若是年息6%,也无非是3295左右的货币。

再怎么算,在这个简单经济模型中,235座工场也只需3年时间,就能将负债清空。

这个模型当然是有问题的,现实中投资建工场,根本不会有这么理想的状况,反倒是会遇到各种问题。

不过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实践,更何况盖里斯判断耶路撒冷王国,在完成对埃及的统合之前,以这百万不到的人口规模,还不足以填满地中海一圈的商品需求。

而若想能高效统合埃及,又必然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这倒没什么好说的。

作为绝对的先发国家,还有着无穷的市场,等到耶路撒冷去开拓。

在这个过程中,德尔菲诺家族就参与了王国金融业的早期构架。

并且德尔菲诺家族并非单纯的将自己的钱砸入金融市场,而是在盖里斯的建议下,于威尼斯本土设立了集资机构。

通过向威尼斯人集资的方式,德尔菲诺家族在过去10年里,在耶路撒冷的投资一直维持了一个25倍的杠杆率。

大批量来自威尼斯的热钱,跨过上千公里的海洋,涌入了耶路撒冷。

这放在现如今这个时代,无疑是超前以及骇人的。

所谓杠杆是指通过借贷资金来扩大投资规模的策略。

简单说,就是借钱投资,赚钱是几倍几倍的赚,亏钱也是几倍的亏。

只要耶路撒冷王国,这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被打断,王国倒是不会怎么样,可作为其中的中间人,德尔菲诺家族会是什么下场,那就一言难尽了。

一旦出现泡沫崩盘,威尼斯人或许会把德尔菲诺家族生吞活剥吧……

不过,好在,过去十年里,王国倒是不曾辜负德尔菲诺家族,因此他们的资产总数,总计翻了三倍。

这比起后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吹嘘的10%年利率,还要高上一些,达到了快12%。

如此稳定而高效的财富增值效率,就算是在威尼斯本土,现如今的德尔菲诺家族也是响当当中的响当当了。

……

在众多政体中,威尼斯毋庸置疑是相当古老的那一批。

威尼斯人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抛开各种神话的描绘,这个事首先要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亚得里亚海北部的土地被叫做威尼提亚,在当时,大量的河水携带泥沙冲入海洋,形成了沙洲,围绕着大陆出现潟湖。

这些沙洲、小岛,不少都是当时罗马有钱人的消暑之地。

随着泥沙的渐多,新的陆地变得开始能让人长期居住。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西罗马进入了崩溃。

568年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迫使着周边的的居民,不得不大量移民到这些沙洲上避难。

这使得在西罗马崩溃之后,威尼提亚的沿海部分,并没有同其他地区一样,陷入蛮族统治,而是依旧听命于君士坦丁堡委派的罗马官员。

这些难民,遍布整个潟湖区。

但并非整个潟湖区都被称为威尼斯,当时的难民主要居住在基奥贾和卡瓦尔泽雷,只有靠近沙洲中心的马拉莫科,才被后世称为威尼斯。

而随着东罗马帝国权威的日渐衰退,威尼斯人也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在这之后漫长的数百年历史,便是威尼斯人如何在亚德里亚海纵横,建立自身商业霸权的历史。

但直到12世纪时期,威尼斯人才敢说自己统治了亚得里亚海,正式在整个欧陆版图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毕竟,潟湖除去咸鱼与盐外并无什么产出,而光吃咸鱼与盐,可没法过日子,也不足以供养威尼斯人如此规模的人口。

商业贸易,以及手工业生产,成了威尼斯人维系自己存在的重要手段。

其是如此依赖于商业,以至于形成了一套与当时封建体系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秩序、以及城市道德。

甚至于可以这么说,每当教皇试图干涉威尼斯人的时候,都要被回一句“我威尼斯自有国情在此”。

拿“威尼斯人老习惯”来说,这指的就是他们从担保良好的贷款中,会抽取20%作为利息。

而等到12世纪,教会全面禁止有息借贷的时候。

威尼斯法院表示,只要利率不超过8%,那么一切好说,即便教会抨击这还是高利贷,但威尼斯人也懒得搭理。

换句话说,就是教皇好心办好事,让威尼斯金融市场愈发正规化。

有着相对于全球,都堪称领先的金融体系,威尼斯人在商业贸易上,表现出独有的高效以及冷酷。

当然,德尔菲诺家的成功,还是让许多威尼斯人所料不及。

拿科尔纳来说,作为一个商业贵族家族的掌舵人,他在10年前,就听闻耶路撒冷王国的重建了。

但那时候的他,并不觉得这会非常深刻的影响威尼斯。

毕竟,这年代的商品产出,基本上是恒定且不变的。

在耶路撒冷王国没有扩大自身领土的情况下,他们也只是一个中间商,就算自己能产出一些东方商品,那不会太多。

那么纵然加大对耶路撒冷的投资,想来也不会再得到更多的回报。

但事实,却给了科尔纳一巴掌。

各种层出不穷的全新生产技术,以及先前未曾想过的生产模式,在短短10年里,推动耶路撒冷王国,完成从一个单纯的抽丝绸之路过路税国家,向商品生产国的转变。

原先,威尼斯市场上的东方贸易品,仅仅只有8%产自耶路撒冷本土,现如今这个比例,已经扩展到30%了。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