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4章 落幕(2 / 2)雪山藏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旁边的史官没有陷入皇室的悲情之中,

他从容的拿起笔记下:

“二月丁卯日,上崩于长安五柞宫。”

随后不久,入殡未央宫前殿。

经大臣一致商讨,为皇帝冠上了“武”的谥号。

刚彊直理曰武,

威彊敌德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太子刘据登上大位,按照先帝的遗诏,重用霍光、霍嬗、金日磾等人,作为他纠正先帝过失的助力。

很快,

刘据就颁布了自己第一道诏书:

“先帝在的时候,经常反思自己在治理国家时犯下的错误。”

“现在我秉持他的遗志,成为了国家的君主,应当延续他的理念,以展示作为儿子的孝顺,和作为君主的仁德。”

“我决心取消之前苛刻的政令,效仿旧有的制度,推行轻徭薄赋的举措,好安抚天下的百姓,巩固祖先的基业!”

民间那些行踪不定,又敢说敢做的报郎们将这份诏书传播到了四方,许多百姓拍着手说:

“如果新皇帝说到做到的话,那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很多了。”

先帝晚年的时候,脾气很倔强,行事很霸道,显露出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为了满足他修宫殿、巡游天下的欲望,百姓们过得很是辛苦。

所以他们期待自己身上的重担可以减轻一些。

只是,

当新帝带来的欣喜过去之后,

他们又不免怀念起先帝。

快六十年的统治,

百姓们对这位君主自然爱过、恨过。

他活着的时候,

百姓们可以肆意的咒骂他某些不当的举措,让自己的生活艰辛困苦。

但在其死后,

先帝曾经为整个国家带来的感动和自豪,又涌上他们的心头。

一些人开始为这个逝去的时代落下眼泪,发出哀叹。

……

“死者为大的道理,很多时候都是通用的。”

“何况以我诸夏君子骨子里的温良,除非那人做的实在太过分,不然也不会一直记恨着对方。”

在瓠子水边,

何博指着那清澈的细长河流说,“大浪涛涛的时候,自然是泥沙俱下!”

“等到洪水散去,水流稳定下来,很多东西就不必多言了。”

瓠子水,

是当年何博驱动黄河南下,对淮河的薄弱之处发起猛冲之时,破开堤坝后形成的一条全新的河流。

当年的刘彻,

就是在这个地方,指挥着数万百姓,对放纵不羁的水流进行安抚和矫正。

他们修补了河堤,也挖掘出了新的河道,约束起了那浪荡的黄河之水。

西门豹看着眼前的瓠子水也感慨的说:

“武帝的声名,会在后世得到流传。”

“他打下来的基础,想来会为之后诸夏的统合,做出巨大的贡献!”

诸夏的世界,已经十分庞大了。

那个在数千年前,发源于黄河这个暴躁母亲河沿岸的小小部落,通过联盟、吸纳和征服……不断的向着四周扩张壮大。

他们一边顶着母亲河不可预测的强力殴打,一边鼻青脸肿的耕耘出一片又一片肥沃的农田。

时至今日,

漠北、南海;

东海、西域;

身毒、西海……

天地四方都遍布着这个民族的足迹。

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景看上去,很有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把人扔得到处的风范。

而通过这点,可以预见的便是在许多年后,

分散于各处的诸夏,必然要面临一次统合。

共尊中原皇帝为诸夏天子也好,

直接被中原王朝兼并也罢,

总归是要“定于一”的。

而武帝的所作所为,

为那漫长的奔袭作战,提供先例和底气。

“可能吧!”

何博想了想域外的情况,觉得中央之国的荣光播撒到西海乃至于泰西,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先让秦国跟罗马的战争打完再说!”

就在武帝的时代落下帷幕之时,

属于泰西之地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罗马共和国仅剩的余晖,已经无力压制属于新时代的曙光。

只是,

新旧交替前的黑暗,总是最浓郁的,也是最难让旧时代的人接受的。

(本章完)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