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1 / 2)桃花白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安建三十二年, 十月十四。

曲夏州沾桥县县城人来人往,衙门众人脚不沾地。

马上寒冬,要把手头的事情都安排好。

也是看了沾桥县的事情, 那些安丘县过来的车夫差役才知道,纪大人不是不想回, 他根本没空。

首先要做的事, 便是把大户家的隐田分出来。

契凭已经到手,现在要分到佃户手中, 这是个细致活,还要登记在官府田册上, 必须认真。

就这一件事,便关乎大部分百姓生计。

乍闻这个消息,多数佃户先是不信。

他们家农田都卖出去了,怎么还能还回来,甚至只收个登记册子的银钱,那数额最多不超过十文, 如果能找到自家旧日单子, 这银钱甚至直接免了。

要说古代社会, 大部分税收都来自田地,来自农民。

但士农工商里的农, 又分很多种。

条件最好的莫过于地主, 大小地主也有区别, 但他们大多都不用自己耕作, 只靠受地租, 或者雇农干活就好。

再往下就是自耕农,也就是大家最常见的农户,有自己的土地, 自己劳作自己收获。

接着是佃农跟雇农,这两类人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是俗称的无立锥之地,锥是一种尖头工具,连放锥的地方都没有,可见其窘迫。

这两类人,稍遇天灾人祸,就会流离失所,成为流民,甚至成为氓民,贱民。

之前沾桥县周家六口人。

他们就是从自耕农一步步沦为无地的佃农,再受大户官府盘剥,逃往安丘县。

那时候的他们,其实已经是流民了,遇到天灾变故,田产全无。

倘若不是周韩村收留,大概成为氓民。

而他家双胞胎兄妹俩真的被大户弄走,自然成为贱民,成为最底层。

好在他们知道反抗,举家逃跑,没有让孩子沦为贱籍。

沾桥县这样的人户并不算少。

前几个月统计的时候,就知道本地多数种田的人,都是佃农或者雇农。

差不多占了沾桥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两万六千多人,六千多户,都是没有田地的。

一旦大户们兼并田地,导致普通人一步步滑落,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周围的匪贼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是匪贼们过多,而是这里的日子,逼着把更多人变为匪贼。

纪楚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才意识到那许知州来得已经有些晚了,朝廷意识到这些事的时候,如今只是做些亡羊补牢的事。

纪楚带着众人,把收缴上来的八万三千亩隐田重新分配。

先从有冤屈,买卖不公的流民开始。

只要有当年的买卖文书,就能重新估价,把那些被巧取豪夺的土地还给各家。

这一项事便极为难做,只能一个个村子去查问情况。

再者是大户家的雇农,最好是种他们原有的土地,情况都更熟悉。

甚至还有一部分自耕农,他们不少田地也是被侵占了,自然要还回去。

等到衙门上下把事情理清楚,拿着新契约让大家签订的时候,无论自耕农还是佃户,都觉得不敢置信。

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都被人抢走的东西,怎么还回来了。

不仅还回来了,甚至好多了些,还有些人拿到自家之前贱卖出的土地,发现上面还种了冬麦。

难道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之前纪大人惩治恶吏,罚没乡绅,加之剿灭匪贼,已经给他们出气了。

现在不仅出气,甚至想办法把他们前些年的损失补回来。

总觉得这事比做梦还要美。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不少百姓还寄希望求神拜佛,别看他们这穷,几个庙宇香火却旺。

现在好了,大家都去看自家的田地,谁都没空拜神仙。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神仙给他们的,是纪大人给的。

这期间大户们老老实实,田地被分割出来也不敢吭声,生怕当了出头鸟,再被盯上了。

没看那乔家元气大伤,就连修缮祠堂都没什么力气。

他家还想雇工去修,可价格给得太低,直接被官府找上门。

以前乔家跟衙门勾结,别说雇工了,甚至直接征调劳役即可,现在?别想了。

等到田地分得差不多,衙门又来了规定,确定各家最低田地数额,如果低于这个数字,把田地买回来。

而且不准卖出自家最低限度的农田,否则买卖双方都要受罚。

这一条看着不合理。

俗话说买卖自由。

这家就是想把自己手里的五亩地全卖了,官府有什么资格阻拦。

但事实情况中,大部分农户都是不想卖田的,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可总会有人威逼利诱,让你看似自愿地卖光所有家产,那样就可以更好奴役他们。

这一条并不是防百姓,而是防大户。

就算以后纪楚不在这里,他们若想卖光某家的田地,逼着他们做佃农做流民,也是违法的。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