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6章(2 / 2)巧克力泡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群臣立即抬头,眼中诧异,就如同他们现在心里想的一般,这绝无可能。

霍卫光多年轻啊,二十出头,而一个二十出头的教主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是千年前的那位大人也没有如此成就。

可就算再不可能,汉帝不会骗自己等人吧?卫将军没必要骗自己吧?甚至秦军和匈奴也都没有理由欺骗自己吧?

群臣略一思考后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是没想到汉朝竟然也会出现这样的人才。

“情况,朕已经说全了,你们现在再议吧。”汉帝希望所有人群策群力,最好能给出一个令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办法来。

堂前安静了一会,三皇子出声道:“既然那年轻人如此强,有望成为汉朝武运新的第一人,儿臣以为应该保他。”

三皇子之前只是装模作样地思考罢了,其实在来上朝前,他就收到了曹东杰的暗示,让他务必站在教主境高手那一边。

而太子来上朝前也已经收到了曹东杰的消息,让他站在国家大义面前,然后反击三皇子。

“这个曹东杰当真是料事如神了,”太子心中对曹东杰的好感和信任一下子就涨了不少。

汉帝点头,太子就立刻道:“儿臣觉得不妥。”

“说。”

太子解释道:“匈奴的武者我们知之甚少,一向进水不犯河水,但秦朝的武者想来大家都清楚。虽不愿承认,但他们确实比我朝的武者要强,双方真要动起手来,我们并不占便宜,尤其是这次还有匈奴的武者加入,这之间的威力实在悬殊。”

“所以儿臣以为,牺牲一个小我,来保全一个大我是值得的。”

三皇子反击道:“你没有听父皇说此子不俗,是个麒麟儿吗?他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牺牲的对象,他是可以取代汉朝神将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到了太子口中就可以随意抛弃,是太子不识人才吗?”

太子瞪了三皇子一眼,每一天他们只要一对话,就会起杀了对方的念头。

也难怪皇室家族中常常发生手足相残的事,现在看来,这都是必然,不想杀了对方才是怪事。

“人才是人才。”太子开始反击,“但人才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且小时了了,大时未佳,选择保护此人,就等于在赌,那汉朝的未来去赌。”

说着说着,太子的思绪扩散开来:“如果对我们不将此人交出去,那么问题远在的边境卫将军又当如何?以普通的军队去对抗一群教主境的高手吗?卫将军的安危又有谁去考虑过?我们已经失去霍将军,难道还要将卫将军也搭进去吗?”

这一下,朝堂上又安静了下来,就同现在太子说的一般,他们如果真的相信一个完全不知道底细的人能够取代汉朝神将,这个行为确实是在赌。

这一下朝堂内不少的官员都站在了太子这边。

倒不是他们觉得太子的意见很对,而是太子的意见很稳。

三皇子的意见激进,风险大,同时最容易出问题在,到时候一旦失败了,这口锅怪罪下来,不是砍头,就是贬官,没谁愿意当下这个风险。

而太子这个办法就比较妙了,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施行起来也没什么坏处。至少出了问题是大家一起抗,不需要某一个人专门来背锅。

不做不错,大多数平庸者的想法。

“诸位怎么看?”汉帝问道。

朝廷中的官员自然是一下子都站到了太子那边。

“臣等觉得太子所言甚是。”

“臣等附议,”

汉帝思量了一会,最终一挥手道:“罢了,一国之强盛怎么可以交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手中,是朕糊涂了。”

“拟旨,让卫将军把人交出去,这事就这么了解了。”

汉帝瞧了一眼身边的太监,太监心领神会喊起了退朝前必喊得话。

又是五日过去,匈奴和秦军再来寻衅滋事,可根据派出去的探子回报,匈奴和秦军阵营都不断出现江湖人士,且年纪都不小,估计全是教主境的高手。

卫主帅自然是越来越愁,这几天里,匈奴和秦朝的联合军都不出来打了,全都窝在军营力操练。有时候就算汉军主动出击,他们也一退再退,甚至将之前好不容易攻破的防线也都拱手相让,还了回来。

可越是这样,等最后爆发的时候恐怕会有更大的灾厄。

“将军,再吃点吧,现在虽然不打仗,但这每餐都只吃一碗饭也太少了吧。”副将劝道,以他们在军中的认知,吃得多力气大,食量和力气成正比。

只是卫主帅已经连续几日吃得少,或者干脆一点不吃,就等着每日斥候传回来的消息。

“没胃口,端下去吧。”

卫主帅揉着眉心,显然很是头疼。

“将军,这我可得说说你了,这消息本身就在那存在着,是好是坏都已经成了定局,现在将军不吃饭,不会改变任何好事,甚至还会因为体力不支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

副将劝说得苦口婆心:“所以将军你还是再吃一点吧。”

卫主帅叹了口气,又拿起盛满饭的碗,也不配菜,直接三口并两口地咽下去。

食之无味,味如嚼蜡。

就在这时,他最关心的事情来了。

“京都传回旨意。”

卫主帅唰一下站起身来,跑到军帐外去迎接那个消息。

从信使中接过书信,拆开封泥后,卫主帅从中拿出了一张单薄的纸。前半部分是在为卫主帅在边境努力的肯定和褒奖,全是虚词,直到最后一句才点名了中心。

“安抚。”

字面意思,汉帝就是希望秦朝和匈奴的江湖掺和进来。

卫主帅在心中叹了口气,其实他早就知道陛下会这么选择。不,应该说是知道汉朝那些文武百官的选择。

他们远离边疆,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如果自己也一直在朝廷内,自己恐怕也会和他们一个想法。

他们注重利益,出了问题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很显然,那个张玄机就是他们眼中的“轻”,只需要牺牲一人就足以让国家换来安宁,这才他们眼中是值得的,甚至在那些人眼中,这样的机会就是流芳百世的好机会。

他们那些人凡是有机会,就会想着死谏来体现自己。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