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此令可召集天下道门之修习,聚集天下道门之力量,皆由历代人皇所掌控。
黄帝铸此令,便是希望天下道门能为人族保驾护航。
可惜,三皇五帝之后,人皇之位自天地之间消失。
此后,历代人主虽有人皇之权利,却不具人皇之实。
因而,当时的茅山掌教便亲自收回了道门令。
颁下法规,天下道门每百年轮流执掌道门令。
这便是道门令的由来。
至于第一次道门令的使用,是在武王伐纣之时。
这也是天下道门之间分化出正邪两方的时候。
正邪两方道门力量互相敌视,因此爆发了首次大规模的修士之战。
当时,殷商无道,武王伐之,在殷商节节败退,丢失大片国土之时。
殷商请动了赫赫威名的邪派——鬼王宗,因为只有邪派修士可以被名利打动,
正派修士一心只想修通仙道。
本来,邪派修士出动不属于凡间的力量对付世俗军队,虽然有些卑鄙,但却也没有引起众怒,
直到后来,殷商军队在邪派修士的带领下节节胜利之时,商主答应此后立鬼王宗为护国神教,
由此,天下正派道门大怒,纷纷出手相助武王。
毕竟,涉及到道统之争,从来都不是一片祥和的,只会是一片腥风血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正派道门驱散了邪派道门。
至此,正派道门自视为天下道门之正统。
因此,以后便也都以天下道门代表正派道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众多道门也都发现了正统气运之力的好处,由此开启了道门参与世俗王朝纷争的序幕!
这便是名史记载的第一次道门令的使用和其造成的后果。
至于第二次道门召集令。
便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第二年,由于当年那场统一之战,打到最后,各国参战的都不局限于凡俗力量。
虽然最后秦还是统一了天下,但经过了二十年的大战,整个天下的道门力量十不存一。
之后便是进入了群魔乱舞的时代。
秦始皇二年,嬴政下令召集天下道门,全力灭杀作乱的邪祟,然而由于天下道门在统一之战,气运争夺之中,损失惨重,故和邪魔渐渐演变成了拉锯战。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汉景帝时期,天下道门经过一百多年的修养生息,渐渐恢复了元气,
加大汉聚国运之力,才一举灭杀并镇压了境内大部分的邪魔。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